前不久,湘西民营企业家曾成杰在其资产大于集资欠款额的情况下,其资产被地方政府专案组在法院定案前低价转让给湖南省财政厅下属公司,其个人则以集资诈骗罪被秘密执行死刑。
姜明安称,未来土地流转应该有两个途径,其中20%~30%的搞征收,如地铁、高速公路建设等。公益性用地主要用于公共工程和公益事业,是划拨用地。
征收的意思是,若农民不同意土地被征收,国家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假定国家对土地增值收益收取50%的累进税,则A市可以收取(400+400)×50%=400亿元的土地非农使用增值收益累进税。征收土地主要有三个用途,一是经营性用地,二是工业用地,三是公益性用地。姜明安表示,目前还不知道(《土地管理法》)修改细节,但征收补偿应该会提高到现在补偿值的至少10倍。劣质城市化,我们准备好了吗? 2012年12月10日下午 进入 贺雪峰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城市化 。
正是因此,中国虽然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却有着与发达国家相媲美的城市基础设施。国家通过征收将集体所有农业用地转为国有建设用地,征收按土地原有用途进行补偿,一般不超过原产值的30倍。首先,投资环境和投资工具欠缺。
农村市场巨大,但落后的生产方式、较低的生产效率和产业化水平、逐步减少的耕地数量、农业的弱质性等因素,使得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较低,农民增收缓慢,农村巨大的市场潜力仍有待进一步开发。2011年,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48.73%。由图1可以看出,2000年~2011年,我国GDP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国内需求与国民经济互相促进。因此,应健全社会信用体系,鼓励居民信用消费。
其次,解决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拉大的问题,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全国性的社保制度,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转移。中小企业能够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就业收入和经济活力,促进需求增加和经济发展。
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比重一直在低位徘徊,预期不明导致民众对未来没有信心,储蓄率居高不下,限制了居民消费。审计署2011年的报告显示,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税务部门向企业跨年度征税的问题,各种名义的制度外收费也令中小企业苦不堪言。首先,应建立农村居民收入保障机制,增加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化解农民的后顾之忧:推广农业保险,以降低农业经营风险。究其原因,有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等因素的影响,也有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
进一步规范消费品市场秩序,加大对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消费者权益;发展商业设施: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水电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城乡居民消费创造条件。此外,较高的税负也推动了商品的零售价格,从而抑制了消费需求。据统计,2012年1—12月,我国公共财政收入累计11.72万亿元,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为10.06万亿元。首先,应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变政出多门的局面,加大对社保资金的审计、监管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此外,应加强政策的导向性,引导社会资本流人特定产业。继续增加国家对农民的补贴力度。
2.需求结构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首先,解决行业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尤其是垄断行业与竞争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过大,最大限度地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对少数特殊的垄断行业,加强监管,防止分配差距过大。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人口和消费存在倒挂现象,城镇人口相对较少,而消费水平较高:农村人口相对较多,但消费水平较低。中小企业能够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就业收入和经济活力,促进需求增加和经济发展。因此,如何采取措施拉动国内需求,关系到经济能否实现持续增长。国家审计署《关于201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指出,目前我国87%的县民生投入不足,地方政府对民生问题重视程度不够。最后,大力发展商业保险,使其成为我国社会保险的重要补充。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比重一直在低位徘徊,预期不明导致民众对未来没有信心,储蓄率居高不下,限制了居民消费。
审计署2011年的报告显示,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税务部门向企业跨年度征税的问题,各种名义的制度外收费也令中小企业苦不堪言。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3》认为,虽然2012年的我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涨幅已降至2.6%,但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在未来几年仍较高。
需求结构与经济增长同样是相互作用的关系,需求结构的升级促进经济增长,同时经济增长也促进需求结构的升级。同时,由于消费者缺少专业知识,导致投资风险较大。
图1 2000年~2012年GDP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关系 4.不合理的税负制度。三、对策建议 1.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提高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发展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经营方式。2.农业经济增长缓慢,农村市场有待开发。这会降低居民的实际购买力。据统计,北京市2011年推行的赊销政策,政府每投入1元约能拉动55元消费,目前我国信用消费占总消费比重仍然较低,美国等发达国家信用消费占消费总额比重多在2/3以上,而我国2010年信用消费占消费总额比重仅为12%。
但是,不合理税负制度的存在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负担。据统计,2011年,我国一个城镇居民的收入相当于3.13个农村居民,消费相当于6.54个农村居民。
近年来,国家对民生投入日益增加,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民生问题仍须努力。进入专题: 需求约束 。
究其原因,有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等因素的影响,也有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因此,应健全社会信用体系,鼓励居民信用消费。
反过来,经济的发展带来居民收入的增加,进而导致消费需求结构的升级优化。由图1可以看出,2000年~2011年,我国GDP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国内需求与国民经济互相促进。其次,加强消费教育,促进信用消费有序发展。其中,中小企业缴税额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增加,人们往往会寻找更多的投资渠道,但由于目前国内金融市场发展有待完善,广大消费者投资渠道有限。目前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较为分散,应予以规范,提高税收优惠政策的法定性和稳定性:同时,应进一步丰富税收优惠政策的方式,改变目前以直接优惠为主的税收扶持政策,引入设备折旧、费用扣抵等方式对现行的税收优惠手段予以完善。
2011年,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48.7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万元,实际增长6.5%,未跑赢GDP增速: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817元,实际增长9.2%,虽然增长速度较快,但由于基数较小,增长的绝对量并不多。
农村市场巨大,但落后的生产方式、较低的生产效率和产业化水平、逐步减少的耕地数量、农业的弱质性等因素,使得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较低,农民增收缓慢,农村巨大的市场潜力仍有待进一步开发。其次,一些行政政策限制了消费需求。